Thursday, May 29, 2008

年紀

今年底正式步入而立之年,算一算,最快也大概要等到33歲才有機會步入就業市場。雖然我不知道相關的統計數字,但以33歲的年紀在台灣當助理教授,似乎應該是在平均值上下。然而在美國,新科政治學博士擔任助理教授的第一年,其平均年齡應該比台灣的低。

例如,本系最年輕助理教授的紀錄是26歲(2002年拿到博士學位),今年3月通過升等,自9月起升副教授拿到tenure。而去年來系上job talk的幾個ABD,最年輕的只有24歲。目前我們系上最年輕的博士生,是一個4月初才剛滿20歲、畢業於機械工程系的美國女生。沒錯,一路上跳級念書的她,就是得等到明年、也就是她的博二下學期,才能進酒吧喝酒。如果接下來一切都非常順利的話,她大概23歲就可以拿到博士。

年紀輕輕就可以拿到政治學博士,好像很令人羨慕啊…不過,這背後有什麼意義?除了天賦異稟、以及家裡可以幫忙資助學費和生活費之外,我認為這和美國政學界重視量化研究方法的治學取向也有很大的關係。舉例來說,對於美國政治(American Politics)領域的博士生而言,由於量化資料庫完整又豐富,基本上只要把分析工具學好(統計方法和軟體),很快就能產出研究成果。 另外,這樣的治學取向,也開始讓有理工背景的新科政治學博士,在應徵政治系教職時愈來愈吃香。

然而,23歲拿到政治學博士跟43歲才拿到,難道存在著很根本性的差別嗎?想一想,除了年紀,好像還真沒有。只是,不曉得在遴選教授時,台灣和美國的政治系對於新科博士年紀的考量,是否會不同呢?

No comments: